发布时间: 2022-11-20 13:21:59
了解汉服的朋友都知道,过去的人过冬,如果单说穿衣服,那么必须有以下这几点加持:
一种比较保暖的工艺就是夹棉。虽然棉花比较晚出现,但再早些比如真丝质地的绵絮也是一种填充材料,更普遍一些还有麻絮等。
汉服的形制也大体分为四种,内衣、中衣、外衣、披风,先说里面几点,就跟现代人穿打底针织衫-毛衣-呢大衣&羽绒外套一样,只要衣服穿得多,就从量变上保暖。
古代并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所以冬天除了温度低,抗风也得做到位。最早期基本能见到的就是那种防御的草编斗篷——蓑衣,到了明代人们用丝织品配上皮毛制作,多是富贵人家的穿搭。
另外男子还有裘帽,女子还有抹额、围脖啥的,也能保住不那么容易受风寒。
除了以上,其实生活中保暖也很重要:
1.比如说以量质变的骚操作,历史上就有椒房殿,顾名思义就是花椒涂在墙上,冬季配上炭火来烤,起到保温的作用。这种方法也是现在民居保温层的基础方式,只是保温层不塞花椒而是棉花云云。
2.还有精准取暖,比如手炉,也演化了各种样式,比如手里可以抱的铜炉款,垂挂的圆球款等等,外面还会裹上绵套,保温又怕烫伤,一般来说会放比较好的炭,再后来大部分人家烧不起炭,或者说安全考虑,就放热水了,也叫汤婆子,从小到大的暖手袋,大家可以关注下,到现在还是不少人心里的最佳过冬神器。
3.还有一种中等操作,那就是火炕,类似以下可以多人围坐,有点像我们现在人顺便吃吃茶,烤烤棉花糖的闲情雅致。
但不得不说的是,正因为古代其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天气恶劣、出门反倒少了,没啥电子设备的他们,精神生活也在冬天达到了巅峰。
举几个例子,比如几个小姐姐相约,组个局,踏雪寻梅、搞个诗会,也是一番消遣时间的办法。
小哥哥们则玩些冰上的娱乐,比如冰嬉,融合了滑冰、冰球等种种游戏。
小朋友呢,也会在冰上玩游戏,比如看谁最快够到对面的花花草草,也是一番乐趣。
看古人的雅致,见这句诗酒能看出来,“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当你心情宁静到能听到雪洒在落叶上的声音,那么这般精神世界,其实也是让不少现代人反而更为羡慕的。不是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