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11-06 15:21:49
《汉服运动大概可能已经死了》一文引发同袍们的热议,文章下方的留言展现了大家对于汉服运动的困境和成就的思考。非常感谢朋友们对汉服的忧心与关切,怕它被伤害被带偏,指出现在汉服运动的不良风气。我们梳理了《汉服运动大概已经死了》文章下方的评论形成以下观点,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收到朋友们有理有据的投稿。
韩服世代留言区点赞前三名评论
汉服经常被称为是“三坑”(汉服、JK、洛丽塔)之一,被当做是现代亚文化的一种。汉服的圈层化在汉服运动的初期确实也发挥了正面作用,让分散的汉服复兴者和汉服爱好者有了一个能够报团取暖的场所。而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的汉服不能止步于此,汉服需要努力破圈,转变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的象征,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重要场合都能够穿着的大众服饰。
小红书某博主发布的“三坑”穿搭笔记截图
要复兴汉服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去区隔、去打击、去鄙视。部分汉服爱好者把汉服穿在身上装成古人的样子,只是单纯喜欢汉服并没有错,不应受到苛责。人们接受一个新事物是从“知道”,到“尝试”,到“喜欢”,再到“热爱”,然后热爱的人才会去深入。接下来要做的是让这些汉服爱好者能够从不同渠道了解汉服背后的文化,知礼仪达精神,成为汉服复兴者中的一员。
同袍们应该多点包容。对于刚刚对汉服感兴趣的萌新,如果他们没有穿对汉服的形制、不了解汉服的正确穿法、误穿山寨汉服,这并不能成为他们被批评或者被鄙视的理由。毕竟我们是生活在现代而不是古代,只要萌新们喜欢汉服、愿意接受汉服文化,那么更重要且更高明的做法是对于汉服精神和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以分享的心态介绍你对汉服的了解,而不是批评指责别人来确定自己的正当性。
某网友留言:“等到有一天可以买到能让我爸我妈满意的又好看又方便又可以天天穿的汉服了,才是接近汉服运动成功的一天。”这或许是汉服改良党期望的愿景。把汉元素和汉服当作普通衣服穿,在汉服不变味的前提下实现日常化。身穿汉服也能满足日常通勤的需要,与西方服饰混搭也不违和,而且价格亲民。汉裁和纹理面料等在现代生活中也能适用的东西比形制考据这些“留在博物馆里的东西”更加值得传承。
网友留言
要把汉服作为日常服装的话,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也要能够运用于重要场合,如婚礼、学位授予仪式、接见外宾等场合,让汉裁婚服、汉裁学士服、汉裁礼服等服饰可以代替西服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样的汉服必定是工制精美,经得起考究、富有中华气韵的。这是汉服考据党传承又不可照搬的意义所在,即研究汉服复原、探寻各个朝代的汉服形制与发展变迁、探究汉服背后的中华礼仪文化和文人士大夫精神与风骨,以汉服为一角揭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
网友留言
汉服复兴和传统文化的复兴是点与面的关系,汉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一枚瑰宝,汉服作为汉民族穿在身上的民族服饰符号,可以向世界人民展现文化自信。汉服运动是“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汉服的传承是对历史、对中华礼仪和中华文化的传承,是对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与思想以及中华文明的追求。没有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汉服复兴独木难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扬是汉服文化的土壤。
网友留言
作为民间活动的汉服运动,需要保持民间活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从而引导人们了解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内涵。每年的花朝节、端午节、农历三月三上巳节、11月22日汉服日都有不少汉服爱好者和传承者穿着汉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汉服产生兴趣,这正是汉服具有民间活力的体现,但是对于汉服文化的传播是需要不断加强的,同袍们的讨论不能仅仅止步于穿什么汉服服装、戴什么头饰、化什么样的妆容,还需要了解穿着汉服需要注重的礼仪以及它所代表的身份内涵。
视觉中国上的汉服爱好者出街图
回溯历史,可以发现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的编发易服成为满族人确立统治地位的方式,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断发易服又促进了社会文化的革新,二十一世纪初汉服概念的提出,成为汉民族传统服饰复兴的开始,也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到了今日,街上穿着汉服的人在慢慢增多、汉服商家在不断上升,国家对于汉服的重视度也在提高。
总体来说,汉服运动对于汉服的复兴是有效的,我们要做的是摆脱“三坑”的标签,打好汉服体系的基础,推动汉服日常化,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