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资讯

现代汉服婚服介绍

发布时间: 2022-03-07 21:59:10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汉服婚服缺乏直接的历史文物证明,所以目前现代汉服婚服形制、配色多有差异。笔者认为,若是喜爱汉服文化,愿意选择汉婚仪式,可以先选定一个时期,再选择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形制以及服饰配件。

1、周制汉服婚服

《仪礼·士昏礼》及郑玄的注解为我们勾勒了士人阶层的婚服轮廓。

新郎婚服使用“爵弁、裳、淄袘(音同异)”配以黑色腰带,新娘婚服为“次、纯衣、袡(音同然)”。新郎头戴广冕,上身穿黑色的上衣,下穿带有黑色缘边的浅红色围裳。新娘头戴假发髻,穿着黑色红边的“纯衣”。新娘出门时,还要披上防尘的“景衣”。

现代汉婚礼服常见各种红黑色搭配的曲裾,这与上衣下裳制的周制婚服有一定差距,大概是结合秦汉深衣元素,进行符合现代审美的再创造。

2、唐制汉服婚服

红绿色搭配是唐制婚服的特色,现代唐制婚服中并没有完全仿制唐时新妇的绿色礼服,而是使用朱红色与绿色的搭配,多为敦煌壁画中的复原装束。女装多为齐胸襦裙,搭配大袖衫、披帛、翘头履,男装为红色圆领袍,搭配中裤、革带。

唐代新郎在亲迎时,穿红色公服,即“士假绛公服亲迎”。公服包括冠、帻和簪导、绛纱中单、白裙衫、革带、方心、袜、鞶囊、双佩和乌皮履等。

唐制婚服中的新妇还需佩戴与丈夫官职品级相当的“钗钿”,钿钗的数量对应不同的身份和品级,即“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同裳色。夫有官者则从其夫之品服)”。

自汉代以来汉族女子礼服多为深衣制,因上衣下裳属连,隐喻女子“德贵专一”,如唐代士女的嫁衣“青质连裳”指的是青色的深衣。然而,盛唐时襦裙大盛,以沈从文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持“唐代士女嫁衣系分裁制”的观点。而此处“嫁衣”又主要指“钿钗礼衣”的争论。唐代礼书,如《通典》《会要》《旧唐书·舆服制》《新唐书·车服制》《开元礼》等记载:“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有人认为翟衣系深衣制,既然“制同翟衣”,则钿钗礼衣也是深衣制。目前,主流观点认同沈从文先生的观点。

3、宋制汉服婚服

宋朝婚服,其中“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人着皂衫衣、折上巾;新妇可假穿凤冠霞帔,婚服大约是青色。“三舍生”指的是太学学生,宋代实行三舍法时,太学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合称“三舍生”。

4、明制汉服婚服

凤冠霞帔是明制婚礼的特色。据记载,明朝士人成婚,如果新郎穿深衣,新妇则对应地着真红褙子、红罗裙,假鬓花钿。如果新郎假穿九品官服,也就是青绿色的袍服,文官补子为鹌鹑,武官补子为海马,新妇则穿戴与丈夫品级相同的凤冠霞帔或花钗,穿真红大袖衣或圆领女蟒服、大红褶裙。

现代汉服婚服介绍(图1)

上一篇 下一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