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12-03 13:44:13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吃茶」的!
唐朝的茶,是拿来吃的。
对于喝茶,唐朝人无所不用其极,不仅专门编撰出品茶的书籍,还想尽一切办法往茶里加东西。一般人喝茶都要放盐,放姜,还放苏椒,口味淡点的就放桂皮,想想都辣舌头。因此在唐朝,茶不是拿来喝的,而是用来吃的。
难怪说唐朝以胖为美,这下真相了!
这个时期,精美的茶具逐渐出现, 而“茶圣”陆羽则用《茶经》为中华茶道奠定了基础。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说起宋朝,不得不提让全民“文化膨胀”的春晚节目《只此青绿》,其创作来源于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展卷人”视角窥见北宋天才画家王希梦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有人说,宋朝美学领先世界千年,那么在这样一个艺术审美登峰造极的朝代,饮茶文化又是如何呢?
宋朝的茶,会拉花。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士大夫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宋人如此爱茶,对水的要求自然极高,据悉在当时就有了矿泉水的概念出现。
宋朝流行点茶,点茶,需要挑选合适的绿茶或白茶,事先挑净、火烤、包纸锤碎、碾茶成粉,调制茶膏,选一建盏,徐徐注入沸水,讲究击拂茶汤,打出“雪沫乳花”,类似于今天的咖啡拉花。
闲来无事,不如斗茶去?斗茶是宋朝茶事最显著的特色。苏辙《和子瞻煎茶》一诗中:“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茶事不知劳。”说的也是当时的斗茶之风,若是穿越回现代,想必各位都是一流的咖啡师。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始于唐,盛于宋, 斗茶者各取珍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评判的标准是汤色和汤花。
明朝的茶,开始“内卷”。
明朝喝茶,是宋朝的进阶版,段位极高。文人们对喝茶不仅对茶具有要求,饮茶的环境和朋友标准也不能低,开始追求喝茶的自然美和环境美,茶盏也由黑釉瓷变成了白瓷和青花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茶的色彩。
于是,喝茶“卷”起来了!
明朝人喝茶会布置专门的茶室茶具,配备专门伺茶的茶童,茶具出现“旅行装”。如果喝茶交不到心仪的人类,明代文人会告诉你,只要肯打开脑洞,“山鸡”、“闲云”、“野鹤”都是对饮的好知音。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开始,泡茶成为主流。明代以前的茶,大多都是以饼茶的形式存在的,不论煮茶、点茶,它们的前提都是需要先把茶叶做成饼,而因为宋朝点茶和斗茶的奢靡之风太重,明太祖朱元璋直接下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从此以后,散茶才成为了茶叶市场的主流。
据古代茶书的记载,壶泡法有一套完整的程序,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品茶等。
清朝的茶,妥妥的社交神器。
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据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已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在乡镇茶馆的发达也不亚于大城市,如江苏、浙江一带,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火热程度完全碾压如今的星巴克。
为何清朝人如此钟爱泡茶馆:闲的!
众所周知,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政权所统治的朝代,清政府下令,说是八旗子弟的生活开支统一由国家负责,无需工作便可月月领钱粮,以此来突显满人的优越感和社会地位。
这下不用工作就有钱花,当时也没有“手机”这玩意儿,为了打发时间,八旗子弟们便开始遛鸟、逗鹰、泡茶馆...加上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也酷爱喝茶,就连碧螺春也是康熙皇帝自己起的,喝茶自然成了主流社会风气。
清朝的茶馆一般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品茗饮茶之地。二为饮茶和饮食之地。三是听书赏戏之地。江南的一些乡镇,有的茶馆还兼做赌档场所,有时也充当排解邻里亲戚纠纷的仲裁场所。
上一篇 下一篇